關於國父

國父著作及研究

國父史蹟照片

我的祖父孫中山

關於孫穗芳博士

公益慈善報導

捐建銅像

購買與下載

國父著作及研究國父思想著作
國父著作及研究
Concise Edition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三民主義精義

三民主義精義

The Essence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君主專 制皇朝,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並且制定建國藍 圖,對於建設現代化中國,具有偉大貢獻,中國人遂尊 奉為中華民國之國父。

國父孫中山先生幼讀儒書,長而遊學夏威夷及港 澳,復治西醫之術;有感西洋科技文明進步,醉慕西 學,廣涉政經哲理。

民國前二十七年(一八八五),中法戰爭,清廷 再訂喪權辱國條約,中山先生遂立志革命,要「傾覆清 廷,創立民國」。

民國前十八年(一八九四)曾上書李鴻章申述「富 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說明「歐洲富強之本,不盡 在船堅砲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 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然而清廷當時腐敗已 極,李鴻章無力挽回局勢,中山先生乃於同年在檀香山 成立「興中會」,揭示三大目標‥「驅除韃虜,恢復中 華,創立合眾政府」,以民族革命為目的,政治革命為 手段,兩種革命同時並進。兩年後,倫敦蒙難脫險,續 留英京,潛心研究西方政經思潮。所以中山先生之思想 體系,具有三大特色‥因襲我國固有之思想、規撫歐洲 學說事蹟及獨見而創獲者。

三民主義一詞,狹義言之,係指民國十三年,孫中 山先生在廣州演講之十六講內容;廣義言之,則凡《三 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方略》、《建國大 綱》及其他演講著述,全部建國思想包括在內;一般所 稱「三民主義」,常採廣義,泛指國父之建國思想。

民國前八年(一九零四)中山先生手訂「致公堂」 新章,列明‥「本堂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翌年,「民報」發刊詞指出‥ 「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 曰民生」並且主張「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 功於一役」。其實就是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 三者同時並進;同盟會宣言再揭示‥「驅除韃虜,恢復 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於焉誕 生。三民主義是融貫中西學說思想精華,建設現代化國 家的藍圖。

三大主義中民族主義方面,中山先生的具體主張 是‥

第一:推翻滿清,中國國內各民族自求解放,一律 平等,並且建立民國,實行民主政治,以保障國內各民 族永久平等。

第二:世界各民族自求解放,取消不平等條約,一 律平等,並且做到「濟弱扶傾」,以保障世界各民族永 久平等。

第三:發展國際友好關係,積極促進國際合作,維 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與聯合國憲章所定宗旨及原則,同 出一轍。

實踐方面,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建立以前,以「驅除韃虜,恢復中 華」為目標,「創建合眾政府」為方法,其目的在推翻 滿清,建立民國,合政治革命與民族革命於一役。

第二階段,民國建立以後,對內主張不仇視滿族, 要「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五族一 家,立於平等地位,種族不平等之問題解決,政治不 平等之問題亦同時解決」;對外主張「和平、奮鬥、救中國!」對於友邦各國,益敦睦誼,以維持世界之和 平,宣告「所有中國前此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有 效。」以爭取國際承認,建立國際睦誼,期望全球各 國,予中國革命以同情,而重訂海關稅則,廢除釐金及 取消領事裁判權;用和平漸進方法,解除不平等條約之 桎梏。

第三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列強在巴黎和會中, 漠視民族自決原則,尤其德國將在華特權讓渡日本,曝 露列強帝國主義對華政策不變,因此民國八年,中國掀 起「五四運動」,發出反抗帝國主義的怒吼,中國的民 族主義政策遂入第三階段,對內主張要以漢族為中心, 和平同化各族,成為一個新的中華民族。中山先生說‥ 「滿州是處於日本的勢力範圍之內,蒙古向來是俄國的 範圍,西藏幾乎成了英國的囊中物。由此可見,他們都 沒有自衛的能力,我們漢族應該要幫助他們才是。」 「把漢、滿、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 組織成一個民族的國家,和美國在東西半球相映照,成 兩個大民族主義的國家」;並且促使中國南北統一,打 倒軍閥及其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要求重訂雙方平等互 尊主權之條約,以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

談到恢復中國民族地位的方法,則主張要喚醒民 眾,知道民族的危機,團結奮鬥,恢復固有道德和固有 智能,迎頭趕上歐美,並且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 族,共同奮鬥,追求世界各民族自由和平等。

民國十七年,中國南北統一,國民政府和列強交 涉,收回租界及租界地,廢除領事裁判權,收回關稅自 主。民國三十二年,中美、中英平等新約簽訂後,各國 相繼簽訂平等新約,中國所受長達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條 約束縛,終告解除,完成中山先生廢除不平等條約之遺 志。

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至臺之後,以臺灣建設的成功經 驗,本著「濟弱扶傾」與互助之原則,為非洲及拉丁美 洲之國家提供農漁業及手工業技術援助。中山先生主張 之民族主義與聯合國憲章所列宗旨及原則完全契合。

中山先生融貫中西政治思想,獨創五權憲法之政治 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實行民主政治。其主要內容有權能 區分、五權分立、地方自治與均權制度。

權能區分就是把國家政治大權分為政權和治權兩 類。

「權」就是政權,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 權,由人民行使。

「能」就是治權,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 察五權,由政府行使,如此人民有權,政府有能,始能 建立萬能政府。

五權分立就是五項治權在總統統領之下,分工合 作,構成一部萬能的政府機器,為民服務。

地方自治以縣為單位。一完全自治之縣,其國民行 使直接民權,有直接選舉官員之權,有直接罷免官員之 權,有直接創制法律之權,有直接複決法律之權。

均權制度是中央與省的權限劃分原則,凡事務有全 國一致之性質者,劃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劃 規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權限之分配,不 以中央或地方為對象,而以權之性質為對象,權之宜屬 於中央者,屬之於中央;權之宜屬於地方者,屬之於地 方。

中山先生不但提出政治建設的設計方案,而且揭 櫫實現政治建設的方法和步驟,把政治建設分為三個時 期。

一為軍政時期‥一切制度悉隸於軍政之下,政府一 面用兵力,以掃除國內之障礙,一面宣傳主義,啟發全 國之人心,以促進國家之統一。

二為訓政期‥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則為訓政開始 之時,訓練國民行使民權,實施地方自治。

三為憲政時期‥凡一省全數之縣皆達完全自治者, 則為憲政開始時期。

全國有過半數省分達到憲政開始時期,則開國民大 會,制定憲法,實施憲政。

中山先生有鑒於西方國家在民族革命、政治革命 以後,猶不能免於社會革命,因此主張中國實行民生主 義,畢其功於一役,以解決民生問題。近代中國患窮, 故民生主義之目標在求富而防患不均。資本主義富而不 均,共產主義均而共貧,民生主義既富且均。這就是民 生主義的優越性。

民生主義主要目標是要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和資本 問題,締造富強的中國。

在土地問題方面,中國以農立國,土地問題和中國 經濟發展最有密切關係。中山先生主張平均地權,分農地和都市土地兩類,農地實施耕者有其田;都市土地採 行自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

臺灣地區實施耕者有其田之土地改革,採和平漸進 方式辦理,從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到耕者有其田,政 府發行四大公司股票移轉民營及穀物公債,交換地主土 地,轉讓耕者承領,這項土地改革已經創造了輝煌的成 果,奠定臺灣經濟建設的基礎,而且成為眾多開發中國 家學習模仿的榜樣。

在資本問題方面,中山先生曾說:「中國實業之開 發應該分兩路進行,(一)個人企業;(二)國家經營 是也。凡夫事務之可以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為適 宜者,應任個人為之,由國家獎勵,並以法律保護之。 至其不能委諸個人及獨占性質者,應由國家經營之。」

中國患窮,缺乏開發實業資金和專門技術人力,要 解決民生問題,先要借用外資和外國人才開發資源,振 興實業,發達國家資本。中山先生特著《國際共同開發 中國實業計劃》,訂定四項原則‥(一)必選最有利之 途以吸外資;(二)必應國家之所最需要;(三)必期 抵抗之至少;(四)必擇地位之適宜。計劃內容包括六 大計劃,十項綱領,內含開發交通、開闢商港、發展農 工、開採礦業、移民邊疆、灌溉造林等。

中國經濟發達以後應該辦理社會安全福利政策。中 山先生主張「經濟建設與企業發展之成果,必使為全體 國民所享有,俾一般同胞均得有豐衣足食之生活,而敬 老、育幼、養生、送死,以至文化、娛樂之享受,均能 滿足其實際之需要。」先總統蔣公補述民生主義育樂兩 篇,提出實踐方法‥「民生主義的社會政策,以平均地 權的財富,用以創建社會福利事業,諸如對國民住宅的 興建,平民醫院的設立,勞工福利的照顧,科學教育的 充實,就都可以這種社會財富來進行,來興辦。」

我國憲法特立「社會安全」專節,共計七條,將三 民主義之社會安全福利思想憲制化。制定法律保護勞工 及農民,對於婦女兒童從事勞動者,並予特別保護;倘 有勞資糾紛則依法調解或仲裁。

繼「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成功後,民國五十三年 起,臺灣地區開始辦理「都市土地平均地權」,並以徵 收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之一部分,設立社會福利基金, 作為辦理各項社會福利之用。

隨後中國國民黨並通過「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 策」,加強社會福利措施,增進人民生活。主要內容有 社會保險、國民就業、社會救助、國民住宅、福利服 務、社會教育、社區發展等七項三十三目。相關法律陸續制定完成,例如‥兒童福利法、老人福利法、殘障福 利法、社會救助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動基準法、勞資 爭議處理法等皆已制定實施。農民健康保險亦經試辦並 於民國七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全面實施。

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 中國之自由平等,其所主張之三民主義,就是要促使中 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 中國永久適存於世界。他曾指出‥法國的自由和我們的 民族主義相同,因為民族主義提倡國家自由;法國的平 等和我們的民權主義相同,因為民權主義提倡政治地位 平等;法國的博愛和我們的民生主義相通,因為民生主 義為人民謀幸福,就是博愛。所以三民主義和法國的自 由、平等、博愛三信念相契合。

中山先生也曾說過「三民主義和美國大總統林肯 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所以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 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三民主義雖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卻為一 個整體,有其連貫性。實行民族主義,即欲以實現民權 及民生兩大主義,而欲實行民族主義,則非以實現民權 及民生兩大主義不可。同理,欲達民權及民生兩大主義 之目的,亦不能棄民族主義於不顧。民族、民權、民生 三大主義互為目的和手段,互助互賴,以救中國,以建 中國,所以三民主義優於其他各種主義,是救國建國的 實典。

國父十分重視國家建設的心理因素,曾於民國七年 手著《孫文學說》,倡導「知難行易」和「知行合一」 理論。他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 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 效之期也。」臺灣復興基地面臨中共威脅,且資源缺 乏,然而全體國人,在三民主義指引和政府領導之下, 以知行合一的「力行實踐」精神,創造了「臺灣經驗」 的建設奇蹟。

三民主義不但適用於中國,同樣也可以作為開發中 國家建設的指南針!

TOP